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幼教主任如何推进园本课程建设?一学期教研活动效果总结
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一学期的教研探索,如同在教育的土壤里播下一粒种子,如今已见嫩芽初绽。幼教主任如何成为园本课程建设的"领航员"?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教研瞬间里。

每周三的教研活动室总亮着温暖的灯光。老师们围坐成圆,像剥洋葱般层层剖析教学案例。当年轻教师提出"主题活动如何与本土文化结合"的困惑时,老教师随手拈来的民间童谣案例,不正是最生动的解答?这种智慧碰撞,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量。我们突然发现,园本课程的基因本就藏在教师们的经验宝库中,需要的只是合适的萃取方式。

课程建设难道只是纸上谈兵?实地观摩给出了响亮的回答。中班组将菜市场搬进教室的实践,让"生活即教育"的理念变得触手可及。孩子们用皱纸制作的蔬菜还带着体温,他们讨价还价时眼里的光彩,不正是课程生命力的最佳注脚?这种具象化的探索,比十本理论著作更能说明问题。

教研成果需要怎样的检验标准?期末家长开放日给出了答案。当祖辈们看到孙儿唱着方言童谣做游戏,眼眶泛红的瞬间;当孩子们能用积木搭建出社区地图时,我们知道文化的根须正在向下生长。这些真实发生的教育现场,胜过千言万语的工作汇报。

回望这段旅程,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那摞厚厚的教研记录,而是教师们眼中重新点燃的专业热情。就像种子破土需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,课程建设同样需要营造适宜的生态。当教师开始自觉记录幼儿的"哇时刻",当备课笔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元素,变革已然发生。教育的真谛,不就在这细水长流的浸润之中?